咨詢熱線:0838-2801000

老年精神病

發(fā)布時間:2014/4/21 13:29:52 瀏覽量:1432

本病又稱老年性癡呆是指由于老年性腦萎縮所致的進行性腦器質性癡呆。

    [診斷要點]

    一、60歲以后發(fā)病。

    二、起病隱漸,呈進行性發(fā)展。

    三、臨床表現以記憶障礙和個性改變并進行性全面性癡呆。

    四、氣腦造影可見腦室擴大,彌漫性腦溝增寬或呈囊狀擴大,CT檢查顯示腦萎縮。

    [治療要點]目前尚無特效治療

    一、對輕癥病人加強心理支持和行為指導,使病人盡可能長久地保持生活自理和人際交往能力。

    二、重癥病人,應加強護理,保證適當的營養(yǎng)和注意水鹽代謝,酸鹼平衡。并預防感染。

    三、對癥處理。

    (一)對失眠、情緒激動焦慮,可使用抗焦慮藥如安定,利眠寧,硝基安定、舒樂安定等。

    (二)情緒憂郁,使用三環(huán)抗
抑郁藥,如多慮平,去甲替林,阿米替林。

    (三)對興奮及妄想病人,可選用甲硫嗪,從25—50mg日劑量開始,緩慢增加,有效治療日劑量50—300mg,或奮乃靜,日劑量4—30mg,三氟啦嚎,日劑量2—20mg。

    (四)改善認知功能,取用促進腦代謝藥,如吡乙酰胺400—800mg tid,吡硫醇0.1g酸t(yī)id,肌苷0.2g tid ,三磷酸腺甙20—40mg tid等,和改善腦血循環(huán)的藥,如西比靈5mg tid,尼莫地平20 mg tid與及大量維生素等。

 

怎樣對待老年性精神病

     老年性精神病是以緩慢的智能減退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它常以性格改變最先出現,早期表現為多疑敏感,狹隘自私,注意力不易集中,做事草率馬虎,生活懶散,食欲減退,睡眠顛倒,隨之而來的是智能障礙的日趨加重,剛開始是近事遺忘,漸漸延及過去,對遠事也多遺忘,甚至會忘記自己的姓名,不認識自己的子女。由于記憶缺失,患者常不自覺地虛構事實加以彌補,進而喪失定向能力,會出現離家散步找不到家門的情況。病程輾轉2~3年,癥狀逐漸加重,患者的感覺、反應、動作遲鈍,對外界事物逐漸失去興趣,或出現幼稚性欣快,語言、行為雜亂無章。在軀體癥狀方面,皮膚萎縮而干燥多皺,發(fā)白齒落,舌、手震顫,視力、聽力減退等。老年性精神病多發(fā)生在60歲以后,它是一種進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有其特殊的發(fā)展過程。各種不良因素如中毒、感染、外傷、消耗性軀體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都可促進本病的發(fā)生。本病的主要病理變化是腦萎縮。

    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特征,與青年人相比,一般
老年人對疾病的反應及發(fā)病過程本身沒有一定的形式,而且容易造成并發(fā)癥。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特征有:

    (1)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病因不是單一的,而是復雜多樣的。對于每一個病例仔細探討一下它們的病因,可以找到許多因素,如身體的異常、素質問題、性格反常、環(huán)境問題、心理亢奮等。而且有時還弄不清這些因素中何種為致病的主要原因。

    (2)容易產生與腦組織退化相關聯的癥候群。一般有兩種癥候群:一是急性腦癥候群,大多表現為意識障礙;另是慢性腦癥候群,這大多表現為癡呆狀態(tài)。這兩種癥狀在老年期是非常有特征的,一般患者在發(fā)病過程中是常常出現的。

    (3)老年期的精神疾病與身體的功能密切相關。在老年期憂郁癥中,精神癥狀——憂郁癥還常常伴有明顯的身體癥狀,尤其是食欲顯著下降,容易造成體重驟減,發(fā)生脫水癥狀,甚至有時還因此引起明顯的全身
衰竭,最終導致死亡。

    (4)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癥狀極不穩(wěn)定,有時是變化無常的。

    (5)老年期精神疾病多與身體疾病一起并發(fā),特別是與心血管病、心臟疾病、
糖尿病、腎臟疾病、骨關節(jié)疾病等軀體疾病一起并發(fā)。因此,在對老年期精神疾病進行治療時,必須充分顧及這些并發(fā)疾病。

    (6)老年期精神疾病受環(huán)境的因素影響很大。住院、搬家等環(huán)境的突變,會引起癡呆癥狀的惡化,導致憂郁癥狀等。因此,對老年人進行治療時,環(huán)境的調整具有重大的治療意義。

    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種:

    (1)大腦的衰老。大腦是進行神經活動的器官,并且起著對全身各種機能進行調整、綜合的控制作用。一般認為,從30歲以后大腦的神經細胞逐漸減少。80歲的老人與30歲時相比,大腦的重量減輕,因此,記憶減退,反應速度減慢。如果發(fā)生大腦病性老化過程的話,進入老年期后,會出現大規(guī)模的且高度的神經細胞變性,引發(fā)
老年癡呆癥。當大腦發(fā)生這種老化時,會產生記憶力顯著下降,同時,連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會稀里糊涂。此外,作為大腦病變性老化,會發(fā)生大腦血管動脈硬化,結果,就造成腦梗塞、腦溢血等,神經細胞由于缺氧和沒有補充營養(yǎng)而衰退,精神機能顯著下降,日后就會導致腦血管障礙性癡呆癥。

    (2)身體疾病的影響程度。老年人,精神與身體息息相關,老年人容易得種種慢性疾病,肉體本身也很容易成為精神上不安的源泉。這些都是老年人的特征,與青年人很不相同。因此,保持身體
健康是維持精神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

    (3)社會心理原因。人在老年期喪失許多東西,如身體上的健康、經濟上的獨立,此外,還有如退休、親朋好友的不幸等由此而喪失與社會及他人的交往。而且,這種經歷的喪失,不會僅僅停留在一個點上,通常還會引起連鎖反應。另外,經歷的喪失有可能成為心理上的壓力,給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帶來巨大的影響,并且老年人又不得不以本來就已經很脆弱的精神狀態(tài)(以及精神力量)去應付和忍受這些變化。

    上述這些感到有精神疾患的老年人怎么進行心理治療? 應從以下八個方面去努力和把握。

    其一,性格不要過于內向。人的性格當然多種多樣,各有所長,但從保持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性格不宜過于內向。大家知道,愉快的情緒是保證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要設法使自己情緒愉快起來。怎樣才能保持愉快?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接觸人、要和人打交道。人具有社會性,不能離開社會而孤立存在,誰都必須接觸社會、接觸現實。要鼓起勇氣多接觸人,多和人說話,鼓勵自己在人群面前
鍛煉,以逐漸改變怕見人的自卑感和過于內向的性格。

    怕與人接觸的老年人可以從助人入手來解開思想疙瘩。中國有句老話:“助人是快樂之本”。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要經??紤]別人,幫助別人,你幫助別人做些事,別人也會幫助你,這樣大家的關系就會處理得比較好,你也就會有安全感。有安全感很重要,有些人得病的原因就是覺得自己在他人面前沒有安全感,只有整日縮在自己精神世界里,越躲越會出毛病。

    其二,不要作“白日夢”。作“白日夢”對有心理問題的人來說,是有害的。因為他們不容易使自己的思緒從夢中解脫出來,結果常常是越想越興奮,越想越激動,越想陷得越深,最后難以自拔,而成為精神上的隱疾,以致影響言行。例如,一些有精神問題的人,大多為性格內向者。性格內向的人,表面上看,他不與人來往,不聲不響,好象很平靜,實際上腦子不停地在活動。有的獨自一人在那兒冥思苦想,海闊天空,虛無縹緲,完全脫離現實。在現實中得不到的,就靠從想象中得到,如認為自己考上了大學,做出了學術貢獻,到國外去旅游,等等。這種脫離現實而又達不到的奢望叫做“白日夢”。有精神問題而又喜歡做“白日夢”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頭腦真正安靜下來,在休息時就不要考慮問題,尤其不要考慮那些離自己現實生活較遠,或自己根本無力解決的問題,一時想不清楚,也要強迫自己先放一放,過一些時候再考慮,可能更容易找到答案。

    其三,不要讓自己感到生活單調、乏味。生活單調、乏味會使人對一切喪失信心,容易陷在苦悶中,導致和加重心理問題,無法協(xié)調自己的神經系統(tǒng)。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對一個人的精神健康、協(xié)調情緒、平衡神經活動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使生活豐富多彩。

    一個人如果什么都不會,對什么都沒有興趣,這樣的生活豈不太乏味、單調了。人總得有點興趣和愛好,例如下棋、打橋牌、集郵、書法、作畫、看小說、欣賞音樂、釣魚、滑冰、打球、游泳、爬山,這些室內的戶外的活動都可以。就是織毛衣、聊聊天、學學烹調也很好。每人可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條件來選擇。

    其四,對生活事件能夠應付。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不平常、不愉快甚至不幸的事,我們稱之為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所產生的精神刺激常是導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如有的老人和原單位領導不和,發(fā)生矛盾、沖突,或與鄰居吵架、毆打,或家庭成員不和,或工資沒調上、房子沒分到,或親人傷亡等等。這類事件發(fā)生后,會加重精神負擔,而有心理問題的老人還會導致精神崩潰。如何正確對待?最好是向知心人、好朋友、家里人傾訴,大家共同商量總比一個人想的要正確些。憂慮和煩悶千萬不要悶在心里,獨自一人悔恨、痛心、鉆牛角尖,應該盡量坦率地講出來。這樣,不但可以給自己心理上找到一條出路,而且也有助于恢復頭腦的冷靜,把不必要的憂慮去除掉。這里,冷靜尤其重要。精神有問題的人,遇事很容易內心沖動,外表有時看不出來,這種沖動如果不斷加強、積累,找不到出路,就會突發(fā)出來,成為病態(tài)。

    其五,要時常保持一個遠在的生活目標,有了這樣的目標,精神上就不會糾纏在一些小事上,也不會感到空虛了。寂寞空虛的人,是容易產生恐懼心理的。充實生活的內容,使精神有良好的寄托,一些無謂的煩惱和憂慮就會減少。這里,特別應強調主動的、有目的的學習,如自己定個奮斗目標,準備在藝術方面或工程技術方面、
醫(yī)學方面、管理方面或其他方面做些什么,然后圍繞這些目標,自覺自愿地努力學習,日積月累,內心就會感到充實,沒虛度光陰,也不會胡思亂想。另外,學習也是鍛煉腦子的一種方法。腦子不好好用,就要衰退或走偏。而腦力正常,精神狀態(tài)也會正常。

    其六,不能懶懶散散。一天的生活要安排緊湊些、充實些。今日事今日畢,不要拖到明天,明天有明天的事。如今天的事不做完,老掛在心上,就有負擔,做完了,就輕松了。拖拉,心理不愉快,會影響情緒,引起煩躁,尤其對心理有問題的人更是如此。

    其七,用體育鍛煉來休息腦子,轉移注意力。體育活動不光是鍛煉骨骼、肌肉,也鍛煉了身體各系統(tǒng),其中也包括神經系統(tǒng),可以使之敏捷、靈活、堅強。精神健康與身體健康是互為影響的。身體健康了,心理也會隨之好轉的。再有,體育鍛煉還可以達到積極休息的目的,使頭腦確實能很好地“喘息”一下。因此,體育鍛煉必須經常化。

    其八,不要過于注意身體。人對自己的身體是要注意的,但一般性注意就可以了,太注意了,容易產生自我暗示,經常會覺得這兒痛、那兒不舒服,老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這個病、那個病。當然,病是想不出來的,但精神方面出了問題,負擔重,要偏離正常;注意力不能“內收”,所謂“內收”,即老在自己身體上找毛病。有的老人比如頭有些痛,就懷疑腦子里長東西,心里煩躁,不痛快,精神緊張不安,對外界一切正?;顒佣疾桓信d趣,自我暗示覺得頭痛越來越厲害,又不敢去醫(yī)院檢查,怕檢查出病來怎么辦?結果導致神經官能癥。因此,要提倡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工作、事業(yè)、興趣愛好、與人的交往上,使自己性格開朗,心情愉快。

    上述八點如能做到,有精神疾患的可以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無病的,可以使自己保持精神健康,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日本色婷婷在线观看网站,国产视频第一页,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综合、,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